近日,团队二年级硕士研究生罗小雅和陈娟分别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Hydrology”(影响因子:4.405)和“Regional Studies in Marine Science”(影响因子:1.462)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Evolution of reversal of the lowest low waters in a tidal river network”和“Impacts of tidal species on water level variations in Pearl River Delta channel networks”。

其中“Journal of Hydrology”为中信所一区期刊,论文发现:在常识中都认为大潮的低潮一般会低于小潮的低潮,但实际情况是在潮汐河道中,低低潮时常会发生在小潮期间,2005年国外学者首先指出这主要是有半月周期的分潮簇(D14)影响,但通过我们的研究进一步证明半月周期的分潮簇与半日周期的分潮簇(D2)的比值才是决定低低潮发生时间的关键因素,其中,Msf/S2是最核心的控制机制。世界范围的河口,高频的D2往往是最主要的分潮簇,但这类分潮簇沿程衰减较快,而低频的分潮簇D14由于波长较长,在径潮相互作用强烈的地方会沿程增加,随后的沿程衰减也非常缓慢,当河道中出现Msf振幅大于S2振幅时,这时就会出现低低潮出现在小潮期间。研究区域珠江河网由于地形下切,导致河床摩阻明显变化,从而对Msf和S2振幅产生了不同影响过程和机制。

两篇论文都是在疫情期间收到修改意见,为了保证论文的顺利发表,指导教师张蔚教授和两位学生积极开展线上交流,通过学校开放的图书馆资源查阅文献,利用网络平台组织课题组讨论,真正做到“停课不停学”,保证了研究生培养质量不受疫情影响。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最终两篇论文顺利发表。

发表在“Journal of Hydrology(2020)”的论文,是近三年内继“Ocean Engineering(2017)”“Journal of Hydrology(2018)”,“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2019)”,“Water Resources Research(2019)”,“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 (2019)”和“Coastal Engineering(2020)”, 张蔚教授课题组围绕着河口三角洲潮波运动理论发表的第七篇一区论文。